

萨尔瓦多·达利出生于西班牙,可以说,他是代表20世纪的最多才多艺的画家。
              从6岁时第一次用油彩画风景画开始,直到75岁之后,他不仅在绘画方面显露了非凡天分,在雕塑、版画、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电影制作等方面也有着极其广泛的表现。
              说到达利的绘画,想必有很多人会想起曾在美术教科书等中看到“画成柔软的钟表”时的情景。
富有钻研精神的达利学习了印象派、点彩派、立体主义等前辈的作品风格,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称作“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以巴黎为中心一时盛行,达利也参加了这一运动。
他开始将揭露梦境和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欲望作为主要的绘画目的,创作出了许多梦幻而又非理性的绘画,《柔软的钟表》就是当时的代表性作品。
              默默支持着达利这种旺盛创作活动的正是她的妻子卡拉。

以卡拉为模特的作品也数不胜数。达利曾这样形容他们的关系:“除了卡拉外,都是我的敌人。”、“我所有的绘画都是用卡拉的血画出来的。
            之后,随着在欧洲各地及美国举办的大型回顾展的成功、美术馆的完成,达利的名声越来越大。
可以说,“如果将天才扮演到底,就可以成为天才。”等达利的名言表达了他在多个领域中的表现活动和他的生活方式。
左上方:Salvador Dalí, 1954 右下方:Dalí Atomicus, 1948
            Photo by Philippe Halsman © The Philippe Halsman Archive
※带有《 》的作品为本馆收藏作品
| 年代 | 年龄 | 事件 | 
|---|---|---|
| 1904 | - | 5月11日,达利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东北部的费格拉斯。 父亲是公证人。 | 
| 1908 | 4岁 | 妹妹安娜·玛利亚出生。 | 
| 1910 | 6岁 | 画了第一幅油画(风景画)。 | 
| 1914 | 10岁 | 进入圣玛利亚修道院的学校(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 受到拉蒙・皮乔特的艺术影响,提高了才能。 | 
| 1917 | 13岁 | 接受版画学校教师胡安·努涅斯的指导。 受到印象派、点彩派的影响。 | 
| 1918 | 14岁 | 作品被放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中展出。 被马瑞阿诺·佛坦尼的代表作《得土安之战》所吸引。 | 
| 1921 | 17岁 | 进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 与洛尔卡、布努埃尔结成深交。母亲费里帕去世。 | 
| 1922 | 18岁 | 10月,在巴塞罗那达茂画廊的学生联展上展出作品。 创作了《卡巴萊情景》。 | 
| 1923 | 19岁 | 受到意大利画家基里科等的影响。 | 
| 1924 | 20岁 | 因煽动学生等理由而受到停学1年的处分。5月,因反政府活动的嫌疑而在费格拉斯和赫罗纳被短期囚禁。 | 
| 1925 | 21岁 | 复学。11月,在巴塞罗那达茂画廊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自此之后,在维米尔的写实主义、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以及立体主义等的影响下进行创作。创作了《面包与核桃》。 | 
| 1926 | 22岁 | 拜访毕加索。10月,拒绝提交美术史的答案,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 在达茂画廊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 
| 1927 | 23岁 | 阅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同时显现出巴黎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 
| 1928 | 24岁 | 10月开始,匹兹堡举办了国际美术展,展出作品《面包篮子》、《安娜·玛利亚》等。 直到第二年,一直旅居巴黎。 经米罗的介绍,结识了超现实主义派的诗人和画家们。 | 
| 1929 | 25岁 | 夏天,保罗·艾吕雅与卡拉夫妇到卡达克斯拜访达利,达利与卡拉相恋,并成为了终身伴侣。 与布努埃尔共同制作了前卫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并在巴黎上映。 在格尔曼斯画廊举办了巴黎的首次个人画展。 布勒东为目录作序,正式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一员。 | 
| 1930 | 26岁 | 与布努埃尔共同制作的电影《黄金时代》被禁止上映。 受到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及荷兰的维米尔等的影响,开始画“双重意象(Double Image)”。 | 
| 1931 | 27岁 | 开始画《记忆的永恒》等出现柔软的钟表的作品。 | 
| 1932 | 28岁 | 创作了以米勒的《晚钟》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 创作《Objet Surrealist à Fonctionnement symbolique》。 | 
| 1933 | 29岁 | 在纽约举办美国的首次个人画展。 | 
| 1934 | 30岁 | 举办伦敦的首次个人画展。被超现实主义派除名。与卡拉一起第一次出访美国。 | 
| 1936 | 32岁 | 创作《带抽屉的米罗的维纳斯》。 7月,西班牙内乱爆发。穿着潜水服在伦敦的国际超现实主义特展上进行演讲。 | 
| 1937 | 33岁 | 为躲避内乱而去意大利旅游。日本的美术杂志——《MIZUE》对他的8件作品进行了介绍。 | 
| 1938 | 34岁 | D在伦敦拜访弗洛伊德。 | 
| 1939 | 35岁 | 创作芭蕾舞等的剧本,设计服装及舞台布景。 | 
| 1941 | 37岁 |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大型回顾展。 | 
| 1942 | 38岁 | 出版自传《萨尔瓦多·达利之秘密生活》。 | 
| 1944 | 40岁 | 出版第一部小说《隐藏的面孔》。 | 
| 1945 | 41岁 | 受到向广岛投掷原子弹这一新闻的冲击。 | 
| 1946 | 42岁 | 为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画插图。 | 
| 1947 | 43岁 | 创作与比基尼岛核弹试验相关的《比基尼岛的三尊狮身人面像》。 | 
| 1948 | 44岁 | 从美国返回利加特港,受到欢迎。 开始创作古典主义、或者是宗教性作品。 | 
| 1949 | 45岁 | 画了以卡拉为模特的《利加特港的圣母》,献给罗马教皇皮乌斯十二世。 | 
| 1951 | 47岁 | 创作《杰克·华纳夫人肖像》。 | 
| 1952 | 48岁 | 创作但丁《神曲》的100幅插图。 | 
| 1955 | 51岁 | 创作《最后的晩餐》。 在巴黎索邦大学就《偏执狂——批判的方法论方面的现象学》进行演讲。 | 
| 1957 | 53岁 | 创作《舞蹈》,用被称作“弹丸主义”的方法创作石版画集《唐·吉诃德》。 | 
| 1958 | 54岁 | 与卡拉重新举办宗教婚礼。 | 
| 1962 | 58岁 | 创作《得土安之战》。 | 
| 1963 | 59岁 | 在巴黎出版《米勒<晚钟>的悲剧性神话》。 在纽约的诺德勒画廊举办展览会。创作《死去哥哥的肖像》。 | 
| 1964 | 60岁 | 在东京、名古屋、京都举办回顾展。出版《天才的日记》。 被国王授予天主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 | 
| 1967 | 63岁 | 创作《天鹅映象》。 | 
| 1968 | 64岁 | 出版《卡门》和《萨德侯爵》的插画书。 | 
| 1970 | 66岁 | 出生地费格拉斯的达利剧院博物馆动工。 | 
| 1971 | 67岁 | 美国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开幕。 | 
| 1972 | 68岁 | 在纽约的诺德勒画廊举办第一次三维作品展览会。 在东京举办“达利版画”展。将巴塞罗那附近的“普勃城堡”送给妻子卡拉。 | 
| 1974 | 70岁 | 费格拉斯的达利剧院博物馆开幕。 | 
| 1975 | 71岁 | 在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举办的“超现实主义”展上展出作品。 | 
| 1977 | 73岁 | 创作《蜗牛与天使》、《时间的轮廓》。 | 
| 1978 | 74岁 | 在纽约的美术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绘画《达利掀起了地中海的一角让卡拉看见维纳斯的诞生》。 | 
| 1979 | 75岁 |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举办法国第一次大规模萨尔瓦多·达利回顾展。 | 
| 1980 | 76岁 | 创作《太空象》、《燃烧中的女人s》。 | 
| 1982 | 78岁 | 被西班牙国王授予大十字勋章。 妻子卡拉去世。达利在普勃城堡中度过悲观而又憔悴的每一天。 | 
| 1984 | 80岁 | 遭遇火灾,达利全身烧伤。住入巴塞罗那的市立医院。 | 
| 1989 | 84岁 | 达利在费格拉斯去世。安葬在费格拉斯的达利剧院博物馆中。 |